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减负一年这届科研“青椒”不再“青焦”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减负一年这届科研“青椒”不再“青焦”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2-29 20:13

  “搞了一年多时间,总算得到了理想的微生物游动模型!”最近,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博凯课题组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34岁的张博凯,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在北京、浙江工作一段时间后,2022年加入西南大学。

  不过,通过申请该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去年4月,他拿到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团队也搭建了起来。

  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过去,青年科研人员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自嘲为科研“青椒”的他们,甚至逐渐成了“青焦”。

  2019年以来,重庆连续启动实施3轮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特别是去年1月启动的“减负行动3.0”,更是将重点放在青年身上,帮助他们“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与活力。

  一年来,作为“减负行动3.0”实施主体,高校、科研院所采取了哪些举措?“减负”效果如何?这届“青椒”还是“青焦”吗?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张博凯长期从事活性凝聚态物理(细菌、微藻、微丝和微纳米机器人)的理论与计算机模拟研究,这是物理学与力学、生命科学、生态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与微生物感染、药物运输、排污控制、海洋碳循环等生命健康、绿色低碳领域息息相关。

  拿到科研的“第一桶金”后,他立马进行了计算机集群硬件升级,让团队有更好的条件做科研。

  在此基础上,去年以来,张博凯还成功拿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并获评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称号。

  如今,他的课题组有了5名硕士研究生,此次在微生物模型上取得重要进展,将为下一步研制微纳米生物元器件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模拟基础。

  “学校出台了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相关办法,明确对青年人员的资助比例不低于50%。”西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袁宏宽说,业务费项目包括科研启动、能力提升、重点发展项目,其中前两类支持人员的年龄分别为35岁、40岁以下,均属于非竞争性经费支持。“比如科研启动项目,新入职博士只要申请,学校都给支持,鼓励他们开展自由探索。”

  与此同时,去年7月,西南大学还立项了20项校级青年领军团队和青年培育团队项目,以及23项“先导计划”青年团队项目,分别给予160万元、100万元、60万元经费支持,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实际上,不仅是西南大学,记者了解到,“减负行动3.0”启动以来,我市多所高校都开展了积极尝试,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拓宽成长通道。

  去年年初,重庆邮电大学创新研发的高校科研项目大数据分析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利用现有的科研信息,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对全校科研人员进行“画像”,通过预判成长轨迹和挖掘潜在价值,做好优秀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

  记者看到,在平台上输入关键词“5G”进行检索,系统就会对科研人员资料、相关科研项目信息、相关成果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精准挖掘出该校5G通信领域青年人才的科研潜力,便于学校推荐这些“潜力股”承担相关重要项目或评选某些人才称号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重庆理工大学通过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加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确保青年人才“人人有团队”。同时,支持青年人才自主组建团队,特别是鼓励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学科交叉科研团队。

  “去年,学校共立项支持了10个青年科研团队建设,给予每个团队20万元经费支持。”重庆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晋介绍。

  为了给青年人才增加更多发展机会,该校还特别支持青年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企业顶岗锻炼,给予专项补贴,引导青年人才走出“象牙塔”,走进区县、园区、企业,积极开展横向合作,实实在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有调查显示,青年科研人员普遍面临考核评价周期短、过于频繁等问题,短期内就要“达标”,让他们直呼“压力山大”。与此同时,在一些单位和团队中,跑腿打杂的非科研事务常常摊派到青年科研人员身上,让他们的科研时间被挤占。“白天奔波忙杂事、晚上熬夜搞科研”,成了很多科研“青椒”们的常态。

  记者了解到,“减负行动3.0”实施以来,我市多所高校院所都出台了相关举措,给“青椒”们“减负松绑”。

  其中,重庆邮电大学通过推行代表作制度,用好科研评价指挥棒,减轻青年科研人员的考核负担。

  “国家提出要破解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四唯’问题,代表作制度也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嫄源表示,代表作制度改变了片面将论文、著作、专利、资金数量等与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而是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

  她以论文举例说,推行代表作制度后,该校在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或评选某些奖项时,要求科研人员提交5篇代表性论文即可。“有的科研人员很‘高产’,一年都不止发5篇,但代表作制度更倾向于最有‘含金量’、真正体现科研价值和贡献度的成果。”

  又如,很多国家级项目或课题,都要求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大专家、大教授牵头承担,青年科研人员作为团队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职称评定或考核评价时,其价值和贡献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如今,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团队,可以有额外的职称推荐名额。”李嫄源解释道,项目负责人可指定一名青年科研人员作为技术负责人,在职称评定时,等同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如此,青年科研人员的考核压力减轻,也有了更好的晋升通道。

  如何让青年科研人员从繁杂的非科研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便是“减负行动3.0”要解决的具体“痛点”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都采取预算制,这与科研的不确定性本身就存在矛盾。“编制预算时,往往要把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经费使用情况安排得明明白白,然而,等到具体用钱时,很多情况都与编制预算时不一致。如果要调整,就面临层层审批。”一位科研人员坦言。

  “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成了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要求“苛刻”最常用的一句吐槽。

  对此,我市在部分科研项目中试点了“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同时,一些高校院所积极探索,进一步简化了“打酱油的钱用来买醋”的手续和流程。

  比如,重庆大学建立了“科研网上服务大厅”,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需要,通过线上平台就可申请预算科目调剂。系统自动识别调剂事项后,不涉及设备费调剂的,就可直接办理,不再需要其他手续。

  实际上,“科研网上服务大厅”整合了该校多个信息系统,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实行“一数多用”,实现项目申请、合同审核签订、科研经费入账、预算调整、票据开具、项目结题、成果认定等环节一站式办理,无需科研人员在各部门间多次往返,无需在任何环节耗时等待,并可随时随地查询办理进度。

  此外,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通过设立专兼职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不必苦恼于繁琐的财务事务,潜心开展科学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周志浩,是一名“90”后青年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先进柔性传感技术研究。2021年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了重庆邮电大学。

  入职时间虽不长,但得益于科研项目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画像”,他被推荐为重点培养对象。

  为此,平台系统不仅会自动匹配和精准推送相关科研项目信息给他,还会提供一些项目申报流程、参考资料等,帮他节省下不少时间,提高项目申报效率。“以前是我们到处找信息,现在是信息主动来找我们。”

  目前,周志浩已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去年还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连续3年稳定的资助培养,并入选“香江学者计划”。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凯,是该校刘小康教授纳米时栅团队的一员。近年来,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走出“象牙塔”,在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致力于纳米时栅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长为科学城“金凤凰”领军人才。

  采访过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一系列“减负”举措形成“组合拳”,让这届科研“青椒”们放开手脚、心无旁骛搞科研,“青焦”少了,“青骄”多了,担起了重任、挑起了大梁。

  去年12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委联合开展了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有关落实情况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去年,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为75%。同时,27.73%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由40岁(含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较2020年的25%以上增长2.73%。

  从青年科研人员自身感受来看,64.81%的受访青年科研人员表示“减负行动3.0”有实际效果,超过一半的科研人员认为“减负行动3.0”的实施,对科研工作最明显的变化是交流机会增多、考核评价中有更多类型的工作和成果得到认可、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训关怀更完善。

  诚然,让青年科研人员真正“轻装上阵”,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当前,有的青年科研人员仍面临一些烦恼。

  我市某科研院所课题组负责人刘伟(化名),近年来一看到有项目申报通知发布,但凡符合条件,他几乎都会让团队去申报。

  “手上拿了四五个项目,还是难免偶尔会心慌,担心哪天‘断粮了’。”他开玩笑说,科研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国家近年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非竞争性经费支持比例,但这毕竟有限,团队每年大部分科研经费要靠竞争得来,“不频繁争取项目,就会有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

  另外,在高校,除了少部分的专职科研岗,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属于教研序列,既有科研任务,也有教学任务,需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作为入职高校不久的新人之一,青年博士杨彦宇米乐平台 m6官方平台(化名)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上学期,她一个星期有4天都有课,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备课,同时也要承担班导师等学生工作,需要在较零碎的科研时间中整合精力。

  最近学校放寒假,相对于平时,她终于有了整块的科研时间,为此,她选择留在学校,一头扎进实验室拼命赶进度。

  在她看来,如何在教学和科研之间找到平衡,对她这样的新人来说,是一道十分复杂的“必答题”。这既需要青年人才自身努力探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给予他们更多引导、帮助和支持。

  “‘减负行动’是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持续迭代、不断优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深入推进“减负行动”,更加关注基层单位的科研生态,促进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广泛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增强改革举措的配套性和协同性,营造更加有利于青年科研人员勇于创新的“微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泉。

  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最新发布的十大进展有哪些特点?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扎实提高科学传播的质量,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坚持起来却非易事。研究人员发现,不想体育锻炼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若想坚持锻炼,人们还是需要想办法克服大脑的这种“惰性”。

  治疗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药物通常会带来多种副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参与的研究小组发现,通过修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松弛素-3分子,可降低治疗这些疾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

  教育部28日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

  全球清洁能源革命持续推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需求激增。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工作温度、安全性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情况回应了社会关切。

  系上绿围裙,扣上黄草帽,拎上锄头、水桶,顶着太阳,王亭予在杭州初秋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踏上了一块黄土地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近期,因为“义乌老板娘”可以无缝切换多国语言介绍自家商品,人们再次被这个号称“世界超市”的贸易重镇所震撼。

  “去年玉米大丰收,今年又包了300多亩地,咱盘算着,也‘整’台机器,起垄、播种、侧深施肥都好使,早点为春耕做个准备。”

  【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

  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逻辑。

  为期4天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拉开帷幕。2024年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人们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参观中国移动展台。

  这个由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只需要一段提示文本,就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和特定动作类型,且主题和背景基本准确的高清视频。

  体内微型处理器连接电极,采集颅内脑电信号;体外机为体内微型处理器无线供电,实现脑电信号传输,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把脑电信号“翻译”成外部设备的控制指令。

  该校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团队通过研究实现了铅锡钙钛矿薄膜的大面积、均匀化制备,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全钙钛矿叠层电池。

  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日前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颁发杰出服务奖,以表彰他创建半相合骨髓移植“北京方案”,为国际血液病学作出杰出贡献。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亲自担任组长,在会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米乐中国 m6平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