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科学有序推进有组织教科研——海淀教科院2023年下半年工作总结研讨会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科学有序推进有组织教科研——海淀教科院2023年下半年工作总结研讨会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1-31 10:09

  原标题:科学有序推进有组织教科研——海淀教科院2023年下半年工作总结研讨会

  2024年1月25日,海淀教科院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总结研讨会。海淀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以“科学有序推进有组织教科研”为题作教科院工作总结,并对先进部门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由教科院牵头,联合中法实验学校、海淀区和平小学和海淀区台头小学三所学校共同组成。聚焦成员校发展需求,实施项目精准对接,助力学校内涵发展,优化海淀北部地区教育布局。

  完成增学位、保开学配套信息化建设各类统建项目。举办“数字化转型助力教与学模式变革”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区成果研讨会。顺利完成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年度绩效评估和检查评估工作。

  承办“第三届园长论坛——集团化办园管理经验分享”活动,编印《幼儿园集团化办园》文献汇编,探索海淀区的集团化办园新模式。

  承办北京市“特色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集团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实践创新”研讨会。指导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中、石油附小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指导30项特色课程获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20项成果获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

  增立“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实践与创新征文活动,宣传海淀思政教育经验。开展德育科研项目、德育热点、难点以及前瞻性问题的探索研究。

  完成海淀区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指导区域教育实践,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调研。召开2023年海淀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论坛。

  完成国家级、市级规划课题立项55项,“十四五”二轮课题立项1339项。编印《教育科研成果摘报》12篇。推出11项成果获评北京市学校系统变革典型案例;12项成果获评北京市研究型学校建设典型案例。积极探索和创新院校合作新模式,教科院五大中心落户学校。

  召开学校美育体系构建成果研讨现场会。召开“海淀教育与世界对线海淀区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

  创设“学校—学区—区域—医院协同联动机制”,打造全链条全流程心理育人体系。开展心理月活动,创新“心理副校长”工作机制。完成137660名学生的心理监测反馈工作。

  完善并细化区级-学区-学校三级组织结构,成立海淀家长学校委员会,共建和谐家校社育人环境,参与撰写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申报材料。成立海淀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年推出28期家庭教育大讲堂直播课程,累计辐射家长71.5万人次。

  课题申报引领发展,发挥学校实践主体作用;成果培育反哺实践,服务高质量教育的发展;科研治理优化统筹,探解发展提升新方式;项目实施扩大影响,带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

  全面总结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阶段性成果,提炼工作站实践经验;开展集团化办学教师访学项目,促进集团高质量发展;分层分类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学术素养;扎实开展全员实训,提升干部教师育人能力。

  开展义教“双新”实施工作,提高区域特色课程管理效能,提炼学校课程研究成果;做好特色课程成果展示,宣传推广区域课程建设成效;探索科学教育加法,开发科学教育主题课程,选择实验校落地实施。

  以助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为目标,发挥专业能力,提供中小学学生调研报告,助力区域教育决策;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为依托,指导区域教育实践,促进区域教育成果转化。

  开展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推进基于益智学具、PBL项目化学习的教与学方式;组织海淀区多语种教学联盟活动,持续推动小语种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海淀区国际理解教育共同体工作,做好中华文化推广。

  提供精准民办教育专业服务,提升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水平;做好科研服务工作,助力民办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深耕厚植学前教育,开展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培训,探索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海淀实践模式。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提升学校干部教师综合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及时发现和推广海淀教育系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成果;进一步强化书院文化品牌建设,开展数字化书院建设和实践研究。

  加深美育理论研究,体现新时代美育的价值意义,深化凝练海淀美育理念;规范美育课题管理,协同中小幼学校提炼美育成果;研发美育系列课程,形成可推广的美育资源;推进美育共同体建设,为美育体系构建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推进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深入发展,公开出版《铸就中小学生思想底色——海淀中小学思政建设的实践之路》,召开“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之路”经验交流会;促进新时代育人质量提升,注重实现育人、育心相结合。

  智慧教育不断开拓与创新,助力海淀数字化教育改革;注重师生数字化素养提升,坚持“科研引领、师训牵引、赛事驱动、课程建设”四位一体的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推动智慧体育平台共建与合作,助力海淀区体育教育质量提升。

  坚持党对教育科研事业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教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海淀科研人要依法依规,敢想敢干,干事成事。

  注重《教科研成果摘报》优秀成果的推荐;教育科研成果培育必须是重中之重;通过教育科研工作坊,探索教科研管理的新范式;做好教科研骨干培训培养后备科研力量。

  教科研人员要主动参与到教科院大事要事之中,融入海淀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围绕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高中双新示范区、智慧教育建设“双区”、义务教育示范区、科学教育示范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区、劳动教育示范区、集团化与学区划治理、以美育心艺术测评实验区九大实验区开展有组织教科研。

  注重提炼家长学校成果、心理教育资源建设、家庭教师指导师、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温馨师德、非遗教育、社会议题等方面的教育科研成果。

  教科研工作要做到从院里到区里,从区里到市里,从市里到国家,特别是学习品质案例、数字化赋能教学全过程变革、心理德育工作、家校社一体化、多语种教学联盟、PBL项目化学习、益智学具、中芬教育研究共同体、STEM教育等方面。

  关注数字教研、智慧体育、智慧美育、AI+学科教学朗读亭工作;持续推进青少年网络安全课程与网络安全教育中心建设;整合海淀学生管理平台,包括思政一体化、德育、心理和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等。

  探索未来教育集团+集团联盟模式,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推进教科研工作落地、拓宽科研工作领域。鼓励教科研人员去学校教学、做班主任、担任科研副校长,真正做到将研究建在学校里。

  教育研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多方信息来源,要合作与整合,要融合到教育改革大潮之中,才能形成教科研强有力的影响力。要努力克服教科研工作中的议而不决、决而不做、做而不实、知而不行,一拖再拖,拖而不做等方法弱势问题。

  课程研究中心团队荣获2023年“先进科室”。课程研究中心团队,精诚团结,求同存异,每日自省,紧跟方向,求真务实,奋发有为,担当作为。课程中心承担海淀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中小学课程改革组织管理、课程改革重点项目研究、课程改革进程评估、地方课程教材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审议与管理、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优秀成果评选、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改革经验提炼与成果推广等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做到看国家政策动向,看海淀教育方向,努力落实、落地、落精细,助力区域课程高质量发展。

  刘建琦荣获2023年“突出贡献奖”。作为部门负责人,带领部门开展区级统建项目与各软件平台的研发维护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培训,统筹完成全系统UPS安全巡检、视频监控前端设备规范编码等工作;完成2023年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北京市公安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带领部门建立首家校企合作联合基础教育信创实验室,加快国产信创替代工作。积极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工作,示范区顺利通过了中期绩效评估。

  24人荣获学期“先进个人”:马京明、尹涛、杨柳、王瑞、赵方军、严星林、陈朝晖、范瓅文、王凤英、刘晓宇、李艳莹、杜卫斌、张纪元、万璐璐、朱志勇、甄诚、卞丽、赵杨、达思潮、李雪玲、高洁、郑志宏、王雷、陈雨

  2024年,希望每位教科院人员都能做到“参加、参与、掺和、合作、共享、共赢”,不要做观望者。高质量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要做到思考、研究、总结与提炼。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教科研人员必将在努力中创造海淀教科院新形态,为海淀教育科研事业更上一层楼做出新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米乐平台 m6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