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1-18 10:50
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在我的固有认知里,大学教师本应是既做教学,又搞科研的,而且应该将二者融为一体,面面俱到,这没什么可说累的。
直到我看到了不少大学老师英年早逝,听到了太多大学老师的肺腑之声,我才逐渐意识到:在教职工作中看似并行不悖的两种活动,很可能成为大学老师事实上的不能承受之重。
用某位大学老师的话来表达就是:教学与科研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老师真正感知到的是强压之下的撕扯。
一边做教学,一边做学问,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人对大学老师自然而然的职业认知,没有丝毫觉得奇怪或引发质疑的地方。
自大学在中世纪产生以来,作为大学重要主体的教师便被赋予了高深学问代言人的地位。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
19世纪初,洪堡以其“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使得柏林大学快速发展,获得了“现代大学之母”的美誉。而这个“母”就在于它使科学研究这一职能在大学落地生根。
在漫长的大学发展史中,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担任过大学教职的人,也是相应领域声名遐迩的学问家。如康德、黑格尔、爱因斯坦,陈寅恪、朱自清、钱学森,等等。
由于大学既是教育组织,又是学术组织,使得该组织的主体成员——大学教师,既要从事教书育人的活动,又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种业务定位也从历史照进了现实。
正如历史中的“洪堡神话”令人迷醉一般,现实中的政策制定者无不以最为理想的状态来想象和描绘教学与科研携手齐飞的蓝图。
“科教融合”是政策中的高频词汇。客观历史与现实形势令我们无法否认这一主张的合理性,它确实为大学破解各项职能活动的对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满希望的指引。
科教融合让大学实现职能的整合优化,为大学教师最大化地减轻学术活动压力,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愿意为此做出尝试。
大学是进行高深学问的生产、传播与应用的组织,总是有一些人能够围绕高深知识把一种以上的活动均做到较高水平,既擅长生产知识,又善于传播知识。
比如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智慧,在学问钻研上也留下了编修典籍的业绩。此外,还有很多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也都是在课堂中博得美名与赞誉的人物。
正是由于这些在教学与科研中均表现优异的榜样,他们高挂于大学院墙、伫立于大学广场的画像与雕像,使我们坚信在教师与学者的角色转化与兼容上存在可能性,且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追逐的目标和矢志达成的境界。
然而,这些令我们怀有希望的愿景和理由,在现实中却屡遭冲击与怀疑。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更多的是教学科研“叠加”与“对立”的压力与撕裂:一些老师擅长写论文却讲不好课、一些老师深受学生喜爱却达不到发表指标、一些老师在讲足课时与完成科研绩效之间左支右绌……
这些事实无疑反映了一个真相:教学与科研对于今天的大学老师,是很难融合到一起的。
在这个教学与科研日渐分离、独成体系的现实生态中,我更倾向于用英国学者罗纳德•巴尼特的观点来表达:
研究是公共的,教育是私人的;研究是结果问题,教育是过程问题;对高等教育而言,研究是必要成分,但不是充分要素……
事实上,教学与科研的异质性在当前愈发明显,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大学教师在两种活动中所需的禀赋与特质也愈发差异化。如果我们仍然一股脑儿地将教学科研任务以“大杂烩”的方式均摊到大学教师头上,致使青椒饱受教学与科研重压,中年教师不得不重研轻教,那么结果恐怕是不乐观的。
无论从学术职业活动的规律来看,还是从当前的具体实践来看,我们都应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学术分工体系,使之贯穿于大学教师的招聘、任用、培训与晋升的诸多环节之中。
现在或许不是考虑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孰优孰劣的时候,而是考虑如何将两种任务更好地在大学组织内完满完成。在大学内部,可能的办法是,基于组织发展目标,让适合教学与适合科研的教师各自发挥其所长,各自选择其路径,在教学与科研任务清单中实现自由组合,缓解双肩挑的重压。
教学与科研的分工若要顺利推进,对于两种活动的同等评价与激励是关键。大学教学的地位式微、教学型教师的矮化或污名化等,都需要评价制度的设计者运用更多的智慧去解决。换言之,只要教学与科研是必要的大学职能活动,那么大学教师的教学成绩与科研成绩就应得到同等对待,教学干得好与科研干得好理应等同激励。
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在大学教师的两种活动中维持平衡,利用科研活动来回馈或启发教学工作是极为必要的。按照博耶、舒尔曼的教学学术理论,将大学教师的教学作为学术活动来对待和开展,使其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和巩固,为主要肩负教学任务的大学教师提供有效的考评与发展机制。
最后,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大学教师既要做科研,又要做教学的现状,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们是坚信投入必有所得的投必得,我们别的不会只会润色论文,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是我们润色后的论文发在了Nature Biotechnology上。
投必得提供八大服务类型,包括润色编辑、学术翻译、查重去重、预审评估、中文服务、个性化修改、发表支持和科研绘图等,为您的论文发表保驾护航。
投必得也是Nature Biotechnology作者认可选择的论文润色编辑机构~如果您有论文需要润色,那就快快来找我们投必得()吧~
@投必得论文编译也是我们哦,我们会在@投必有得TopEdit分享研究生生活和就业的经验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