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1-21 13:53

  “使有志于航空事业的同学们贡献出他们的青春与活力,航空事业就有了接班人。”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陈志英老师结合自身教书育人四十载的经历,诠释“如何做一名有感染力的教师”。2015年陈志英针对大一学生开设了《发动机研制概论》通识课程。课程一开设就受到热捧,限定30个名额选课一座难求。“陈教授的课是真难选呀,三选一,选不上我也要旁听”,当时没选上课程来旁听的本科生李明睿,现在已经成长为发动机结构强度及可靠性团队的一名博士生。

  如何让“生冷”的发动机知识成为“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陈志英在课堂上讲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先生等科学家事迹,把前辈攻坚克难的故事贯穿于发动机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中,使课程内容充实还有了“灵”气,使发动机研制知识传授有了“魂”,培养学生空天报国精神,“干航空不能心血来潮靠激情,更要有热情,要热爱这个充满未知数的事业,要树立迎难而上的勇气”。

  除了教授专业课之外,陈志英还是一名党课教师,八年来,受众学生超过8000人次,是专业课教师中讲党课最多的一名教师。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提升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不能停留在是别人让我入党,要从朴素的入党愿望转变为‘我志愿加入中国’!”

  米乐 M6米乐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图1)

  “作为一名北航数学老师,几十年来一直为夯实科技根基、夯实学生成长的根基做贡献,实现数学报国,我无比自豪和幸福!”数学科学学院陈迪荣老师说道,“很多人觉得数学太抽象,甚至‘不说人话’。我在教学中最大特点是剥掉抽象外衣,揭示理论本质。 ”

  课堂上,陈迪荣坚持“让数学说人话”,经常运用生动的比喻阐述晦涩难懂的数学定理,用自己的语言理解理论并突破之。比如,在讲解算法的“过拟合”时候,陈迪荣说,“这就如同家长对孩子的‘过溺爱’,致使孩子在社会上适应能力差,避免‘过拟合’需要加惩罚项,防止‘过溺爱’。”在课堂上,陈迪荣会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开动创新型思维。

  陈迪荣处处关心学生,成为他们学业上的助推器、成长的陪伴人。在教数学分析时,给每个学生分析考试试卷。他先后担任多名本科生导师,为他们释疑解惑。他 认为, 教学要润物无声,增强学生爱国心、强国志。 他由“自适应”算法、快速算法联系到中国坚持自我革命,“近几十年国家取得奇迹般的发展,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他 用傅里叶分析、小波分析、压缩感知等数学理论引领技术突破例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成报国,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做贡献。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图2)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育正是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 化学学院郑咏梅老师结合自己从教30余年的经历,围绕 “科教融通守正创新 做学生心中温暖的引路人”主题,讲述了自己为祖国培养有创新思维的高端人才的育人故事。

  2010年,郑咏梅关于仿生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登上了《Nature》期刊的封面,成为 北航首篇《Nature》论文。作为教书育人的“新起点 ”,她将仿生科学的“特色”融入了教学课堂,先后开设课程《前沿新材料概论》《自然灵感的微纳米结构》《仿生界面设计与功能》,从奇妙的自然现象发现引入仿生科学,以前瞻性和国际性的视野成就了新时代的“课堂文化”。

  在教学中,郑咏梅常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科研创新过程,让大家体验“创新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并与新生分享“课题研究”的“科技作品”,探讨科学问题,将“科学思维”融入“知识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协作奋进的团队精神,郑咏梅特别成立了个性化育人的课题组“实验室”,用爱心、悉心温暖学生的内心,用自身的科研和学习体会,与学生面对面谈心、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启迪学生的自信心,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力,为国家培育英才。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图3)

  “关于物理教与学,我的体会是,要脚踏实地去做。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要下笨功夫,去注满自身的那桶水,夯实好基础,同时,学会提问、交流、思考,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物理学院金硕老师以 “不忘教育初心用爱传承使命” 为题,讲述了自己入职北航18载的教学感悟。

  在金硕主讲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她建立了课程内和课程间的逻辑纵线和逻辑横线,从认知的角度帮助同学们去学习。她认为,教与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更应该延展到课外,课下的输出是内化认知的关键。通过构建课内外协同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帮助同学将老师讲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才算学到了。

  她还介绍了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的目标式、自主式、国际化“双式一化”核聚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她说,面向国家需求,做好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团队师生的共同努力,就如聚变精神一样,凝聚师生力量、坚持永恒追求、点燃聚变梦想 ,才能达成“科”和“教”的双向发力,双向赋能。除了课上,在课外拓展、支部、工会的活动中,金硕创造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同学们共同成长。

  在教书育人的路上,金硕说,“感谢每一位老师、学生和家人!我所有的成长和成绩都源于你们的爱。”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图4)

  日前,2023年首场“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校园师德宣讲会在沙河校区主楼A座415报告厅举行。2022年“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奖教师陈志英、陈迪荣,“立德树人优秀奖”获奖教师郑咏梅、金硕开讲。

米乐 M6米乐一堂好课 像研究学术一样去研究教学!(图5)

  宣讲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等单位70余名近3年新入职的专任教师代表参加了现场宣讲会,各单位结合“学习日”组织教师进行线上观看。师德讲堂现场向新进教师代表发放《师德师风口袋书》,系统梳理习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四有”好老师和育人“大先生”。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一本经典反复读八遍 重读好书就像和老朋友聊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为读《红楼梦》买了一捆蜡烛 纯粹的阅读是应该追求的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 早期阅读让我爱上儿童文学创作 多读经典才能有更博大的胸襟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 学生时代的阅读兴趣非常庞杂 阅读不是功利之事

  文津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高立志: 逃课都逃去图书馆 以问题或兴趣为导向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