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武汉理工大学以科研助推教学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米乐M6 米乐径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武汉理工大学以科研助推教学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米乐M6 米乐径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1-15 16:47

  米乐M6 米乐武汉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夯实学生创新知识基础的同时,大力倡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学校坚持用科研引领教学,以科研服务教学,大批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将学术和科研成果以及他们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以实验基地为依托,有效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坚持实验基地建设服从服务于学生质量培养工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学校28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已成为本科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全校11类、36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中,有8类、15个由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作为支撑单位,占41.7%。同时,学校依托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的100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了25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是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的场所,而且成为本科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练兵场。3年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平台开展科学研究,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及专利2项;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168项;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162项,学生发表论文23篇。

  ――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并引导优秀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承担科研课题。目前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面开放,其中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部分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和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占总选题数的90%以上。同时,学校鼓励研究人员参与教材建设,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编入教材,将研究、开发的科研设备应用于本科教学,将教师科研的创新思维方式引入课堂。10年来,学校一批科研骨干教师参与编写著作676部。理学院吴传生教授,主持编写《经济数学》系列教材,所负责的《经济数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机电工程学院张云教授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项目“水泥回转窑动态检测技术”引入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之中,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提升专业教学水平。3年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学生们在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近300项。

  ――以服务学生成才需求为目标,优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学校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内容策划时,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成才需要,既开发趣味性强、参与度广的活动,又组织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活动,既有培养科研素质的活动,又有开发创新潜能的活动。学校围绕“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和“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原有的“多元立体式”科技活动体系进行整合、优化,提出“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研究项目为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为保障,‘创新杯’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学院特色科技活动为依托,各类专业学术科技竞赛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着力打造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的科技活动新体系。

  ――以科技活动为手段,营造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年举办“创新杯”科技文化节、“天黎杯”创业大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示、“材苑揽胜”学术交流讲座等活动,形成了“长期化、阵地化、规模化、成果化”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特色。同时,在自主创新基金中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与探索,2010年学校投入经费600万元,其中260余万元用于资助本科生的自由探索研究项月,项目研究内容涵盖多个学科。参与本科生项目的学生人数达3500余人,立项项目学生比例超过全校大二、大三学生总数的15%。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的科研成果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鼓励科研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对优质科研成果进行中试和市场化尝试,提升技术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近年来,学校共有2000余名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200余项。博士生李涵获得国际热电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最高荣誉―Goldsmid Award,并在大会土作了30分钟特邀报告。参与科技创新研究训练的学生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创新团队和个人,为学校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营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