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1-11 21:34
米乐 M6米乐米乐 M6米乐“接到获奖电话时,我在科罗拉多,正准备穿靴子登山。”“当时我在船上,停靠在巴拿马西侧的太平洋上,正准备开始上第一节冲浪课。”“当时我既不在实验室,也不在办公室,而是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小镇附近的一座山上,所以这个好消息听上去特别不线日),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授、生物化学讲席教授卡洛琳·卢格、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名誉课题组负责人丹妮拉·罗兹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名誉教授蒂莫西·里士满因“阐明了核小体的原子结构”获得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共享1000万元人民币奖金。
3位科学家向东方网·纵相新闻回忆了收到获奖电话通知时的状态,“我们都在不务正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彦辉长期从事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此前他就获奖名单公布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小体是研究基因组的重要基础”。
基因组DNA是构成我们生命体的遗传物质,“人的生老病死、身高肤色都是由基因组主要决定的。我们人体中有几十亿细胞,每一个细胞中就有一个基因组。”徐彦辉介绍,如果一个人类细胞基因组完全延展开来,有近2米那么长。“细胞有十几微米,肉眼是看不见的,这么长的基因组怎么样才能容纳在细胞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核小体。”
在卡洛琳·卢格眼里,核小体的原子结构完全可以与DNA双螺旋结构相媲美,无论是其美丽的外观,还是在直观阐释生物学理论机制方面,“核小体的精美结构已经登上了教科书封面、在博物馆展出,甚至激发了人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科研工作是孤独的,基本以自我为主。科研过程有时令人极度沮丧,但也令人痴迷。”卡洛琳·卢格说,如果未能取得有效发现,许多技术人员的付出往往就会被忽视。
而这也就需要不断努力与认识失败。卡洛琳·卢格从7岁就开始参加竞技体育,她告诉纵相新闻接到获奖电话时她正在穿靴子,准备攀登位于落基山脉上的壮观山峰。
“运动令你理解所有事情都要付出努力,你可能在竞技体育当中输,这就能增强你的韧性。失败一次之后会再次爬起来,一直到获得成功赢得比赛为止。我想这在科研领域也是非常有助益的。”
她的实验室当中有很多有运动员背景以及喜欢运动的这些科研人员,往往这些人也是最有韧性的,也是最能够在失败之后、在成果不理想之后再站起来的人。
由于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丹妮拉·罗兹今天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她特意选择了穿带有中国元素的外套参加颁奖典礼,“2010年我曾来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去了上海博物馆,这次有机会我还要去。”
丹妮拉·罗兹同样非常注意首饰的搭配,她向记者展示手上的手链,“它的造型非常像DNA结构,我觉得也非常契合今天的颁奖典礼。”
如今,一些研究人员他们对他们的年纪非常焦虑,有的人会说“我已经30岁了,我还能再成为科学家吗?”
对于这样的苦恼,丹妮拉·罗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瑞士学化学工程后,她一边在英国继续学习一边工作。
“我在做分子生物的一项研究,与此同时我当了8年工程师。当我有了儿子后,我就想需要对我的事业更加上心,后来我又花了2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丹妮拉·罗兹说她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条直线。
“当我只是一个初级工程师时,我也做了很多实验室的工作。学生们也可以在实验室去积累经验。”这些年的教学经历令丹妮拉·罗兹发现,很多学生在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做得并不好,“有一些非常拔尖的学生,可能在理论上理解得非常好,但是实践上却捉襟见肘。”
科研需要经验,很多经历都可以为科研工作做准备。她建议年轻科研工作者首先要花时间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经历对科研生涯更有帮助”。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似乎每一位在其领域获得成功的人士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而这次蒂莫西·里士满坦诚的分享另现场观众产生了不一样的思考。
蒂莫西·里士满和现任妻子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而这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可能第一任和第二任妻子都觉得我工作的太多了。”
如今,蒂莫西·里士满有一个大家庭,有他的孙子与孙女。不过,科学对于他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认为,对于他或至少任何投身于科学界的人,总会有一天需要去做一些付出。
“如果你有一个项目,你也知道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你需要做些什么。如果你是学生,哪怕有一天你即使失败了,你的导师也会看到这些工作的质量。”不过,蒂莫西·里士满也说,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所有质量的评估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也看到很多人不再从事枯燥的科学研究,有的学生中途转行了,不再做研究而是去教学了,“我觉得他们工作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但在科学中,做实验探索研究更为宝贵。”米乐M6 米乐米乐M6 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