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0-31 01:33
米乐 M6米乐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为了激发教师源源不断的创新意识,学校依托教育科研项目化管理,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10月27日下午,浦东第二中心小学2023各在研项目组分场次举行了课题(项目组)交流活动。同学科项目主要采用线下集中方式交流,跨校区项目组借助智慧屏、腾讯会议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流。
语文学科的研究主题包括说话能力培养的成果推广、习作教学与评价以及旁批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等。
吴蓓蕾老师负责的《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作为区级重点课题,已进入中期评审阶段。本学期项目组重点研究内容是通过基于标准的作文教学重难点梳理和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重构作文教学流程。通过教研,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多维度采集学生的作文学习数据,追踪学生习作能力成长态势,为教师的精准教研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鲜活的素材,逐步提高学生作文学习效率。
金晓燕老师负责的《基于智慧校园的习作自主学习空间构建与应用》课题,以实现可移动的习作在线教育为目标,剖析学生习作“痛点”,以期利用空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路径,拓宽作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组员们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明确了下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分配,重点讨论了学习空间拟构成部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小学语文旁批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活动由王颖盈老师负责。为了让项目推进更加高效,前期课题组已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和任务,同时也制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进度和时间节点。经过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梳理教学途径等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针对目前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研究途径和策略,创新旁批式阅读学习单,构建高效科学的教学流程。
屈晓燕老师负责的区级规划课题《小学英语主题式学科育人的实践研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前期项目组成员们认真研读教材,深挖各年级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完成确立了研究主题,结合学校的五星五育制定了各主题的育人目标,项目组成员认领研究主题并修改了教学设计,增加了育人目标。成员们又通过文献查询,分析学生的学情,探索出学校小学英语教学育人的有效策略与途径。接下来,各组员在主题引领下,以学科育人的策略与途径为抓手,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
张静怡老师负责的《以LIVE为特征的小学英语活力课堂研究》课题重点围绕“learning initiative、interaction、variety、exploration”四个关键词与学校“三权三力”概念相结合,以“三个助手”和“墨水屏”为特色授课媒介开展研究。项目组前期已经完成了相关研究成员的招募并明确了研究的相关方向、目标和研究内容。下阶段将搭建校本化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框架,并对活力课堂的特性开展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资料积累。
蒋金言老师聚焦“大单元”,以《大单元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评价和辅导》为课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前期,项目组已经分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研究了如何评价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中的表现,以及如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怎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此次项目组活动中,明确了更科学和可操作的作业评价和辅导工具,以更准确地衡量学生的英语技能和知识水平。接下来,项目组将通过组内老师整合大单元下的作业设计和评价,长周期和特色作业评价以及作业辅导,分析不同类型的单元作业,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和在线资源来支持单元作业的评价和辅导。最终再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分析,提出改进英语单元作业评价和辅导的最佳实践,以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持续进步。
体育、美术和信息学科纷纷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建设的契机,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体育作业方面,钱祺晟老师负责的《基于智慧校园平台小学低年级课外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项目围绕体育课程核心素养,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将课外体育作业精准化,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通过精准化测量,对学生做精准化分析,并进行精准化干预,实现精准化课外体育作业“勤练”,将体育课堂作用延伸到课外,促进体育教学中的“教会”,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微课视频资源库构建及应用》项目由负责人徐成老师主持活动。本项目以解决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存在见效慢,流于形式的问题为出发点,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微课资源库。一方面为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提供新思路,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多样、使用便捷”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另一方面微课资源库是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核心步骤,前期需要教师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中期进行视频制作,体育作业微课视频的练习强度和密度后期还需要根据练习情况进行调整。因为构建难度大导致相关案例缺乏。本研究为想要利用体育微课视频做家庭作业的学校提供借鉴。
运动手环方面,薛如慧老师负责的校级内涵课题《运动手环助力体育课堂精准体能学练的实践研究》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利用运动手环开展体育课堂的精准教学,以体能学练为切入点,是基于日常课堂下通过体能学练的方式,以手环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梳理出新课标下四年级体育课堂精准体能学练指南,找出体能练习的最适练习密度和强度。
美术学科,则以《智慧校园赋能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申报校级内涵项目,由负责人金越老师主持项目活动。会中,项目组成员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本项目将依托智慧校园优势,针对学生打造个性化评价标准。在实践应用中,使精准可视化的学生评价成为了解学生、完善教学策略、验证教学效果的关键,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学科以《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探索》为研究方向。项目组的老师们通过前期的研究和探索,已对画图软件单元设计了教学目标和项目化学习方案。本次活动,由负责人姚远老师主持,老师们再次学习相关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作业设计方面出发,完善和优化已有方案。下阶段,老师们将持续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完善所有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力求达到预期的素养培养目标。
道法学科关注“思政一体化”的大背景,首次申报了校级内涵课题。由吴卿云老师负责的《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道法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的项目活动中,成员们明确了研究方向和重点,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及“情境式教学”两个重点方向,组员们明确了阶段目标、责任分工、完成时间等。会中,大家重点对前期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和探讨,同时对“情境式教学”在道法学科上的运用进行了方法的交流。成员们在活动中对各自的任务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明晰的方向,期待第一阶段的成果。
音乐学科立足学校实际,开展了课中游戏的探索研究,努力打造音乐学科活力课堂。
由王慧琰老师负责的校级内涵项目《小学音乐课中游戏活动的设计探究(以一、二年级为例)》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教材中一、二年级的游戏教学内容的梳理、实施从而了解学生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并于此设计符合进阶有序,学段衔接课程目标的音乐游戏。在本次校本研究活动中,项目组成员明晰了本学期的计划、确定了各阶段性成果目标以及进行了责任工作的分配。相信在音乐组的通力合作下,学生能在生动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理解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全员导师制“三大计划”的设计与实施》项目组活动由负责人杨欢老师主持。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基于全员导师制背景下“三大计划”的实施意见,深度解读“群育计划”、“玩伴计划”、“谈心计划”的内容与要求,探索以系列活动课程的形式创新全员导师实施途径,丰富育人方式,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发挥“三全育人”作用,让导师的“导”有方向、有方法,让家长的“育”有协同、有功效,提升导师育人与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活动中,项目组成员充分了解项目规划、研究方向与重点任务,下阶段将针对核心内容展开分析,搭建课程框架。
张静怡老师负责的《“双减”背景下开展多阵营实践教育活动的研究》作为区级规划课题,前期的研究已在搭建好的框架指引下顺利开展。项目组成员分别完成了活动阵营的分类设计、系列活动表格的设计和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设计。后续会继续围绕“校内”、“校外”和“云端”三个阵营开展活动的设计研究,将项目做得更深、做实。
“漫漫科研路,努力向前行”。教育因研究而发展,教师因研究而成长。本次课题交流研讨会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课题项目组教师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深耕细作,在科研中蓄力,在实践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