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科研课题系米乐M6 米乐列(二)——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科研课题系米乐M6 米乐列(二)——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0-10 22:44

  原标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科研课题系列(二)——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建设学术型中学目标指引下,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近年来,学校通过“12345”学术型教师发展模式的探索,不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教育教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们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将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本课题历经五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专家访谈、理论学习、同伴研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等形式,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阶段:对主题内容做深入的学科理解研究和学习进阶研究,奠定学科专业基础;第三阶段:进行主题整体教学设计与规划;第四阶段:推行“设计—实践—讨论—修改”的多轮循环行动研究,并据此进行实证建构;第五阶段:总结反思,形成成果。

  基于大概念建构的主题教学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知识态教学,而要以大概念统领,充分发挥知识的认识功能,引领学生抽提、凝练出知识背后更为核心、更为本质的学科观念,使学生“基于森林,认识树木”。课题组历经两年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教学为例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能量大概念的统摄作用,一级主题中,主题大概念教学先行,引领学生先见“森林”,使其对能量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形成总括性认识。二级主题的教学利用一级主题建立的思维框架,聚焦到具体的能量形式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即分别基于热和功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使学生能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通过教学实践、同行论证、专家点评及学生访谈证实了基于观念建构的主题教学确实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观念,发展学科思维,进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论证并构建了基于学科大概念统领主题教学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和研究模式,并应用于多个主题的研究与实践,均取得显著效果。

  米乐M6 米乐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是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主题,能量对于化学反应的价值,在于基于能量视角概括化学反应规律,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化学反应与能量”理解?

  米乐M6 米乐

  基于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科理解,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学科本原建立“自发”与“能量”的关联。用“驱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驱动”就是化学反应的“推动力”,很多学生以为酸碱中和是不需要驱动的,针对这一问题,创造性提出问题:“化学反应都需要能量驱动吗?”这样一个学科本原性问题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外表上不需要能量驱动的化学反应,实质也需要能量驱动,驱动力来自于系统的内能。通过始态与终态能量比较,引导学生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化学反应有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这里称为“内驱”。从而引出自发反应的概念。将“自发”与“能量”建立关联。

  对于在给定条件下的非自发反应,引导学生从体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视角,来深入讨论和思考。对比分析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引导学生认识两种驱动方式的区别:自发反应的“推动力”是体系内部的能量,非自发反应的“推动力”主要是体系外部环境的能量。

  基于以上的模型学生形成了面对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即在进行迁移创新类能力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综合品质和能力,进而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题主要基于素养为本和学科理解的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基于“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从真实情境入手,以学习任务连接核心知识与具体知识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发展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课题组通过文献调研、学生访谈、组内研讨、行动研究和专家指导等途径,形成了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从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