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0-06 05:16
”……这些问题往往成了教师投入和开展教育科研的“拦路虎”,新进教师的科研畏难情绪尤甚,主要表现为“
为此,学校以“科研引领新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题,让科研骨干任“小导师”,坚持问题导向,每月一次开展指向提升新进教师科研素养的专题培训。9月27日,2023学年度“小导师”专题培训正式启动。
此次培训围绕“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路径”具体展开,学校教师发展部科研骨干张丹宁向与会教师指出,“需以实践为依托,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解决中形成案例;以提升为目的,从案例撰写中学习科研”。
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就是触发科研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从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将科研与实践结合,这样形成的科研成果才会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撰写教育案例时,要以解决问题为任务的驱动力,采取研究的视角观察问题,剖析其成因,并形成针对性的措施和个性化的研究方案,生成“发现问题—形成归因—规划设计—实施行动—反思提炼”的路径方法,深入研究,并最终完成案例的撰写。
从问题出发(起点),展开研究(过程),撰写案例(终点),实则完成了一次基础性的教育科研。教师的科研素养也会在经历一次次这样的科研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
在此次新教师的“小导师”培训中,我听了几位老师的分享,最深的感受是:教师的温度来自于“爱”。也引发了我的思考:第一,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老师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愿意做出改变。第二,要克服“负心态”,就如同那“凌寒独自开”的腊梅一般,在教育事业上不怕下“苦功夫”,不惧迎“蜕变苦”,坚信师生最终都会得一番扑鼻香。
“小导师”培训让我深受启发,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对教育案例的主题作深入思考,思考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坚持问题导向,分析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实施过程性干预,最终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再做反思及提炼,生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案例,做到讲清楚、讲详实,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学生和学校碰擦出新的火花。
本次学习中,一个个暖心的教育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林老师与“小导师”张老师的分析、总结让我意识到,每天日常的教学中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正是踏上教育研究之路的第一步,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研究之路是教师的幸福之路”。本次学习后,我们的幸福之路也启程了。
参加此次新进教师的“小导师”专题培训,感觉受益匪浅。会上教师发展部主任林灵老师和“小导师”张丹宁老师先让大家分享了入职一个月来的教育教学小故事,再向大家分析了什么是案例、一般教育叙事案例包含了哪些要素,怎样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去选取典型案例等。两位老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使我们这些新进教师可以在科研这条路上少走弯路。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与学校、和学生一起共进、成长。
第一次的“小导师”培训围绕“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路径”展开,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研究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教师日常进行的教育科研,要去深挖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去学着更加深入地分析课堂中问题存在的原因。不再止步于表面的表象,而是通过提问、讨论和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教师发展部主任林灵全程参与了此次“小导师”培训,她表示,“学无止境,一次培训就是一场知识和能力的洗礼。研究力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的必备能力,它有方法、可练习、可掌握。本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破解了教师对案例撰写的部分难题,将对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学校也将继续通过‘小导师’专题培训,努力让新教师们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问题,将常规的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结合,用研究的行动支撑学校的发展,发挥成果作用服务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现以科研的思维引领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米乐M6 米乐米乐M6 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