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8-25 07:53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未来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工作量。青年教师在面对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时,往往产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焦虑心理。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在任职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用以引导青年教师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培养新时代教师工匠精神。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未来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工作量。青年教师在面对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时,往往产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焦虑心理。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在任职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用以引导青年教师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培养新时代教师工匠精神。
目前社会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上上半年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使得全球化经济发展陷入混乱的状态。对于教育体系的影响而言,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在引发教育模式与就业方面的深刻变革,这也是催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对于后疫情时代,学校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尽力减弱疫情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影响,这些措施使得高等教育适应性、应变性增强。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其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更应该重视对教师群体培养。青年教师缺乏实际锻炼和工作经验,在教学工作和科研上时感压力大、困难多,加上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繁琐的杂事使得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因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而影响工作。在事业方面,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跟高职称教授相比,普遍缺乏社会阅历、背景不够雄厚、职称较低、资历较浅,在工资收入低且面临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当下青年教师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人们往往将这一类群体冠上“青椒”的称谓。对于新时代青年教师而言,更应该将高校教师的事业追求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相联系。青年教师不能受到外部“浮躁”环境影响,沉下心做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虽然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突出,但是长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和研究,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更多的还是学生。由于他们刚毕业不久,在课堂教学方面就如何把自身头脑中的专业知识用巧妙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点困难,毕竟从学生到高校教师身份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学校会让新进教师在寒暑假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和实践,主要是对高校的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进行培训,但这并没有让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上有过多提升。从自身的教学而言,在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方面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比起来,还是有一段差距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需要课堂大量的授课实践中得来,这要求新进教师通过课堂与学生的实际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的寻求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而这需要青年教师经过教学的沉淀,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学校而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批数量衡量科研实力的最好展现,将影响学校的排名,也关系着学校其他资源的获取。一些高校在招聘时往往设置3至5年的考核,评定的门槛之高,要求在考核期间需要完成一定数量高区论文及申请国家级的项目,如果没有达标则直接解约。事实上,这种考核淘汰机制的建立有些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学校希望教师更多的申请科研项目以此扩大学校影响力,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自然基金。首先,青年教师大多年龄处于30岁左右,刚开始阶段大多需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其本身不具备指导研究生资格,一般都是独立作科研的状态,很多时候面临科研条件和团队协作的缺失问题,使得教师难以快速产出科研成果。其次,刚进入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群体,教学方面则需要老师倾注大量时间制作演示文稿和备课,而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方面个人发展的评定与科研能力挂钩,这迫使青年教师更加偏重科研,轻视于教学。教师在授课前对课堂所讲解的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就很难给学生带来好的教学体验感,这会导致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降低,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教师也要随着时代发展前进,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这是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必修课。毕竟高校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青年教师的优化建设是为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青年教师大都是博士学历具备专业知识,但并不具备教学实践经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面下大功夫。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站在讲台上的教书匠。考虑到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利用工作间隙给学生答疑,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到东西,尽力做好学生的指引者。这就使得青年教师往往需要一边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做大量的科研工作,使得很多时候教师分身乏术。高校应该适当从青年教师的角度出发,更加包容性的看待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当前高校中对于青年教师的论文考核,使得青年科研人员内耗严重,甚至引发诸多学术乱象,比如抄袭及灌水期刊等。因为高校教师本质工作在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对教师考核中不能单一化的将科研作为教师能力的判定,否则容易造成教师偏离学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在高校就职的青年科研教师相较于资历较深的科研人员,往往面临起步难的问题,他们除了要完成教学及科研工作以外,还需要在学院承担更多的其他事务,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减负是必要的。首先,高校的考核机制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坚决反对缺乏价值的灌水论文,避免考核给教师添加的束缚感,让青年教师能沉下心做科研,以此引导青年教师保持科研的初心和活力。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毕竟青年教师们在教学科研中各有自己擅长的点,不能以一概全的方式做评价,这样才能激励年轻人对待工作积极性,从而充分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助推其在教师职业方面的发展。最后,高校应建立奖励的激励保障制度,在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方面给予青年教师适当的经费支持,让青年教师能够在自己专业领域有较大发挥自身水平的空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阶段,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比较现实的关键问题,中央在就这一问题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也意味着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在单一依靠综合评价,专业学科的建设被纳入到台前,使得学科发展更加快速,从而打破一些专业的边界,让更多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生长点,以此推动新生学科与理论的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应当以教学作为立足之本,毕竟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教书育人。对于青年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学和科研,但是个人精力有限,在教学能力提升上需要老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这样能更好的带动新老师快速适应教学。如果教师机械式的照本宣科,会导致本科教学质量的持续下滑,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与之相反的是满达满教,课堂内容过多也会让学生没法吸收,这也是基础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是需要教师花费长时间深耕于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与差异性,因材施教,以此保障本科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可以适当的米乐 M6米乐引入科研前沿进展,为学生打开科学研究的方向。对于目前的年轻教师而言,更多的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通过抽时间去听其他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在教学方面的技巧,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以求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
对于目前的高校专业建设,青年教师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他们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任务,也是学校今后发展米乐 M6米乐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处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期,应当快速融入到教师这一角色,通过充分的备课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还可以将自己对前沿科学的认识有机的融入到课堂中,以此丰富课堂教学。而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将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平衡发展。高校也应当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给青年教师考核进行“减负”,让科研回归良性循环,避免在青年教师群体中恶行“内卷”。
[2]杨柳.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适应教学与科研及平衡两者的关系[J]. 科教导刊, 2022(9):3.
[3]李喜林, 季贵斌, 刘金铁,等.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冲突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7):2.
[4]徐川, 杨威, 叶志伟. 高校信息专业青年教师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30):4.
[5]王欢芳. 双向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冲突隐忧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6(2):8.
《时代教育》2022年18期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服务和作业创新的研究
《时代教育》2022年18期 -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时代教育》2022年18期 - 孩子,让我陪你迈好求学第一步——幼儿入园适应性初探
《时代教育》2022年18期 - 高中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