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M6 米乐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米乐M6 米乐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7-21 18:49

  杨印生,男,1963年10月生。曾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以及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曾被聘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1999年在日本筑波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6月至2002年12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客座教授。曾赴美国、英国、泰国、韩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学术访问与学术交流。

  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精确农业领域是系统研究中国式精确农业发展问题的早期学者,提出了中国式精确农业发展“宏观战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效果优先”的主要观点;针对不确定性经济与管理系统,在不确定性DEA以及网络DEA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公开出版著作(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有50篇论文被SSCI、SCI、EI或ISTP收录。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以及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27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及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5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2007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选,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9年至今连续被聘为吉林省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委员。另外也是吉林省首批农业科技专家,曾获原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特等奖、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吉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卓越奖、吉林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米乐 M6米乐是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和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学者。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管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及农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学报》、《农机化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委。

米乐M6 米乐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图1)

  1、农业技术经济与系统工程:农业经济系统规划与农村发展战略;农业技术经济预测、决策与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低碳农业与农业生命周期评价(LCA);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等。

  2、农业机械化软科学:区域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农业机械化贡献率测算;农机企业运营管理等。

  3、管理仿生学:管理科学与运筹学方法及其应用;农业系统管理仿生理论与实践等。

  1981年9月-1985年7月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6月 吉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10月-1993年12月 吉林工业大学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农业系统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年8月-2000年6月 吉林工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农业系统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

  2000年6月至今 吉林大学教授、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与系统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杨印生负责,奶牛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10

  [2]杨印生独立,精确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发展精确农业的几点思考,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12

  [3]杨印生(第一),我国精确农业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2004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郭鸿鹏,杨印生,马成林,精确农业的管理机制与决策支持体系研究,2004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杨印生,中国式精确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专著),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2004.10

  [6]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第三

  [7]2005年,2001-2004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第三

  [8]杨印生,盛国辉、刘子玉,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9月

  [9] 杨印生,郭鸿鹏,农机作业委托系统中介人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说,2007年12月获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0] 李延忠,杨印生,《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获得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7年11月。

  [11] 吕东辉,杨印生,东北玉米主产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增收的制约性因素分析,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8月。CCSKC2010020330

  [12] 邵彦敏,杨印生,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路径选择,第四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8月。

  [13] 杨印生,舒坤良,郭鸿鹏,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10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社联字【2010】6号)

  [14] 吕东辉,杨印生,东北玉米主产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增收的制约性因素分析,2010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社联字【2010】6号)

  [15]张丽颖,杨印生,用于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的网络区间DEA模型及其应用(14-3-169-02),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10月

  [16] 杨印生,张充,公共投资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效应分析——基于吉林省1989~2006年数据的实证检验,第五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12月

  [17] 杨印生,张充,公共投资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效应分析——基于吉林省1989~2006年数据的实证检验,吉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12月

  [18]杨印生,吕东辉,农户重大经济决策行为的仿生学研究—以黑龙江省农户参与、利用期货市场行为决策为例,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6月

  [19] 吕东辉,杨印生,跨国粮商套期保值行为研究,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6月

  [20] 巩顺龙,杨印生等,中国大陆居民家庭的肉类处理行为研究,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14年8月

  [21] 杨印生,刘子玉,尹成立,吉林省农机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分析及政策效应评价,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14年8月

  [22] 2014年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试验优化技术的双识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第六,2014年2月(吉政函[2014]14号)

  [23] 杨印生,白丽,关于加强小农户生猪养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建议,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6月

  [24] 杨印生,王 舒,王海娜,基于动态DEA的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评价研究,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18年4月(吉科协发学字〔2018〕6号)

  [25] 杨印生,王 舒,王海娜,基于动态DEA的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评价研究,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年8月

  [26] 2018年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交叉、协同育人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第一,2018年11月2日(吉政函[2018]82号)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1]奶牛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0万元,1992.1-1994.9,吉林省科委,负责人,1997.10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DEA与非线性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1.0万元,1993.1-1994.12,吉林省教委,第三名,1995.10获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3]模糊多元分析的理论及应用,第三名,1995.10获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4]农业系统不确定性DEA方法及奶牛场效益分析专家系统设计,2.4万元,1992.1-1995.3,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第二名。

  [5]农机工程模式研究,25.0万元,1995.1-1997.12,吉林省科委,第二名。

  [6]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流失及对策研究,2.4万元,1994.1-1996.12,吉林省科委,第三名。

  [8]工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6.0万元,1995.1-199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四名。

  [9]吉林省企业整体管理效率评价与综合经济效益审计的数量分析模型、理论和方法,2.0万元,1996.1-1997.12,吉林省科委,第三名。

  [10]吉林省国有企业综合能力与投资优化对策研究,1.5万元,1997.6-1999.2,吉林省科委,第三名。

  [11]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2003.7-2004.7,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097),第二名(结项证书:2004142)

  [12]绿色制造决策的理论与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6万,吉林省科委自然基金项目,2000.9-2002.12,负责人

  [13]仿生机械的绿色制造决策问题研究,8万,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人司[2001]39号),2001.1-2003.12,负责人。

  [14]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均一评价及判别分析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71018),13万,2002.01-2004.12,负责人。

  [15]农机作业委托市场系统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4万,2002.01-2004.12,负责人.

  [17]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0610-3),3万,2004.10-2005.12,负责人。

  [18]循环型农业生命周期评价(LCA)技术体系研究,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专项基金项目(吉生态办[2006]23号,吉专资办字[2006]6号),10万,2006.03-2007.1,负责人

  [19] 变量施肥的环境效率测算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0705-1),6万,2005.08-2007.12,负责人

  [20]精确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课题(20020116),10万,2002.08-2005.07,负责人

  [21] 船舶企业绩效评价的DEA-标杆管理方法研究,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项目, 8万,2007.06-2008.05,负责人

  [22] 仿生机械的绿色制造决策平台开发与多目标优化技术研究,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制开发项目,5万,2005.01-2008.06,负责人

  [24] 精确农业的资源与环境效率测算技术研究,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专项基金项目(吉生态办[2007]13号,吉专资办字[2007]24号),10万,2007.04-2009.1,负责人

  [25] 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优化模型及方法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0528),7万,2004.07-2008.12,第二。

  [26] 大型仪器装备状态诊断可拓技术系统建设,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2125),20万,2008.01-2011.06,负责人

  [27] 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研究,国家发改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15万元,2010.4-2011.12,第二负责人

  [28] 基于DEA-Benchmarking方法的企业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及多维动态博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8JA630029),7万,2009.01-2011.12,负责人

  [29]吉林省科技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2012273),2012年6月28日,第二。

  [30] 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系统分析及政策效应定量评价,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038),6万,2010.01-2012.12,负责人。

  [31] 矩阵型网络DEA模型、方法、理论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1069),27万,2011.01-2013.12,负责人

  [32] DEA模型和方法在质量工程中应用研究,质量工程技术横向课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万元,2011.3-2014.5

  [33]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研究,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投资计划项目(吉生态办[2012]4号,吉专资办[2012]2号),10万,2012.09-,负责人

  [34] 玉米种植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方法及应用,吉林省科技厅基础项目(JC),8万,2013.01-2016.06,负责人。

  [35] 现代农业风险形成、演化机理及防控体系研究,2014年度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重大课题培育专项)项目(2014ZZ023),5万,2014.5-2016.06,负责人。

  [36] 吉林省再生资源利用潜力分析与研究,吉林省发改委2014年全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专向资金投资计划项目(吉发改环资[2014]697号),10万元,2014.10-2016.01,负责人。

  [37]农机产品绿色评价技术开发,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委托横向课题(长春市科技局技术合同登记编号:6),5万元,2011.10-2014.10

  [38]玉米生产全程农业机械化碳足迹测度模型、方法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043),12万,2014.01-2016.12,负责人。

  [39]新常态下吉林省特色国际营销及“走出去”战略研究,吉林省2015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吉财企指[2015]1282号),20万元,2015.10-2017.6,负责人

  [40]工程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例),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15JDGC005),10万元,2015.8-2017.12,负责人

  [42]东北地区秸秆热解气化发电的路径研究,吉林省发改委2017年全省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专项资金投资计划项目(吉发改环资[2017]894号),10万元,2017.11-2018.12,负责人。

  [43] 仿生学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创新驱动策略研究,吉林省科协智库基地项目,4万元,2018.10-2018.12,负责人

  [44] 以科技创新助推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整治, 2019年省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吉政咨字〔2019〕007号),3万元,2019.5-2019.12

  2.朱玉仙,王承中,张魁元,杨印生,模糊数学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2。

  5.杨印生,中国式精确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8、杨印生,李洪伟,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8

  9、杨印生,张孝义,农业系统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12

  3. 杨印生,李树根,1991,DEA有效决策单元集合的结构,吉林工业大学学报,No.3,1-4

  4.王维凡,杨印生,1991,多目标规划最弱有效解集合的结构,辽宁大学学报,Vol.18,No.1,43-46

  5.杨印生,李树根,张奎元,1992,农业总产值构成的关联分析方法,数理统计与管理, 11(4),37-40

  6.杨印生,李树根,1992,灰色DEA方法及其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技术经济,No.6,48-51

  7.杨印生,张德骏,周克毅等,1993,DEA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现代化,No.5,21-24

  8.杨印生,李树根,1993,农业工程装备模糊优化设计的新算法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9(1), 30-35

  12.杨印生,张德骏,1993,熵-DEA有效性,吉林工业大学学报,23(1),22-27

  13.刘大维,杨印生,杨文志, 1994,层次分析法在拖拉机部整体性能评价中应用,农业机械学报,25(1),96-99

  14.杨印生,李树根,1994,DEA有效性若干性质的Farkas证明,东北运筹(8)。

  15.杨印生,李树根,郝海,1994,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进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24(4),111-118

  16.杨印生,马成林等,1994,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其在奶牛场生产效益分析中的应用,农业工程学报,10(4),7-15

  17.杨印生,朱泰英等,1995,面向奶牛生产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11(1),111-115

  18.杨印生,张德骏,1995,奶牛线性外貌评定专家系统设计,农业工程学报,11(2),32-36

  19.李立辉,杨印生等,1996,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估,农业工程学报,12(1),12-17

  20.郝海,杨印生,李树根,1995,灰色DEA模型的白化解法,系统工程,13(5),63-68

  21.李立辉,杨印生,张德骏,1995,区域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层次评判法,农业系统科学综合研究,11(4),243-245

  22.杨印生,李长虹等,1995,灰色DEA模型及其白化方法,吉林工大学报学术榜,25(1),34-40

  23.李树根,刘三明,杨印生,1995,集合函数多目标规划的一阶最优性条件,应用数学学报,18(1),74-82

  24.刘朝宗,杨印生,张奎元,1996,水泥熟料与强度之间的灰色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15(5),16-19

  25.张奎元,杨印生,1995,灰色关联分析在板料抗皱性分析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15(3),16-20

  26.郝海,杨印生,李树根,1996,带有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 CR模型,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8(9),46-52

  29.索中林,杨印生,1997,系统核度的一般算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3),21-23

  30.李立辉,杨印生,1997,提高灰色模型精度的一种新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3),24-26

  31.杨印生,李立辉等,1997,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估,农业机械学报,28(2),115-120

  32.李春好,李立辉,杨印生,1997,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7(7),106-109(EI:)

  33.杨印生,王全文,1997,带有参数的CR模型的灵敏度分析,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12),59-62

  34.李立辉,杨印生,1997,神经网络模型在农村人均收入预测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学报,28(3),76-80

  35.金明爱,杨印生,1998,生产可能集的灰色性,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8(3),,52-57

  36.李立辉,杨印生,1998,机械化玉米生产新体系的经济效益分析,农业技术经济,No.3。

  38.毕新华,杨印生等,2000,农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效果测度的组合分析方法,农业工程学报,16(2),128-131(EI:)

  40.杨印生,2000,精确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精确农业的几点思考,吉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No.3,29-32

  41.杨印生,马成林,冯传平,2000,精确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经济分析问题初探,农业工程学报,16(5),122-125(EI:)

  42.徐涛,杨印生等,2000,决策单元的变更对协调性的影响,应用数学,13(3),107-110

  43.张奎元,杨印生等,2000,顺序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30(4),37-39

  44.谢鹏扬,杨印生等,2001,多目标决策变权协调分析的数学模型,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31(1),62-65

  45.杨印生,吴才聪,冯传平,2001,日本精确农业的研究现状,农业机械学报,32(2),107-110

  46.任辉,杨印生,小池正之,2001,泰国的农作业委托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机械学报,32(4),105-108

  47、郭鸿鹏,杨印生,马成林,2001,精确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及我国精确农业发展对策,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3,48-51.

  48、吴才聪,杨印生,马成林,2002,我国精确农业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No.1,37-39.

  50、郭鸿鹏,杨印生,马成林,精确农业的管理机制与决策支持体系研究,农业技术经济,No.5,2002,20-22

  51、段秋实,杨印生,任露泉,地面机械系统的混沌学研究初探,农业机械,86-88,Vol.33, No.5,2002

  52、杨印生,盛国辉,吕广宏,2003,我国开展农业LCA研究的对策建议,中国软科学,(5),7-11

  53、杨印生,李洪伟,基于DEA模型的绿色产品非均一评价,中国机械工程,14(11),964-966,2003

  55、吕东辉,杨印生,王巍,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启示,经济纵横,6,43-47,2003

  56、杨印生,李宁,谢鹏扬,基于限定域的AHP/DEA模型和方法,中国管理科学,11(专辑):21-24,2003

  57、杨印生,安秀峰,郭鸿鹏,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聚类区划及实施精确农业的可行性分析,中国管理科学,11(专辑):420-424,2003

  58、杨印生、吴才聪、马成林,应用变量施肥技术的合理农田规模研究,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2004,48-52

  59、郭鸿鹏,杨印生,我国农机作业委托组织形式初探,农业机械学报,35(1), 2004,189-191

  60、杨印生、郭鸿鹏,农机作业委托系统中介人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说,农业经济问题,No.2,58-60,2004

  61、杨印生、安秀峰、郭鸿鹏,吉林省实施精确农业的可行性定量分析,农机化研究,No.2,63-66,2004

  62、杨印生,谢鹏扬,DEA-DA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4(2),2004,174-179

  63、孙宝凤,李建华,杨印生,运用DEA方法评价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数理统计与管理,23(2):52-58,2004

  64、杨印生,郭鸿鹏,谢鹏扬,农机作业委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农业机械学报,35(3), 2004,193-194

  65、杨印生,吴才聪,马成林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变量施肥技术经济分析,农机化研究,No.4,127-131,2004

  66、鹿应荣,杨印生,农产品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公路交通科技,Vol.21, No.8,2004,21-24

  67、杨印生,谢鹏扬,增加决策单元的DEA-DA模型灵敏度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3(4),2004,334-338

  68、杨印生,郭鸿鹏,农机作业委托的制度模式创新及发展对策,中国农村经济,No.2, 68-71, 2004

  69、杨印生,李宁,基于偏好锥的DEA-DA模型研究,运筹与管理,13(4):1-5,2004

  70、吕东辉,杨印生,郭鸿鹏,王乃莹,对我国大豆期货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No.11,20-23,2004

  71、杨印生、盛国辉、刘子玉,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农业技术经济,NO.1,2005,64-69

  72、郭姝宇、李宁、杨印生,含最大利润的DEA模型在农产品生产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工业技术经济,24(1):52-54,2005

  73、吕东辉,杨印生,王旭,农产品期货价格形成机理研究,农业技术经济,No.2,19-23,2005

  74、马成林,吴才聪,张书慧,杨印生等,2004,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变量施肥决策方法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2),152-155(标注: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75、王莉、杨印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农业技术经济,No.5,22-27,2005

  76、杨印生、刘子玉、盛国辉,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的构建,农业机械学报,36(11), 2005,79-82(EI:)

  79、郭鸿鹏,陈立辉,杨印生,我国农机作业委托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农机化研究,No.2, 39-42, 2006

  80、任 辉,杨印生,曹利江,2006,食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农业工程学报,22(1),19-22(EI:)

  81、郭鸿鹏,张明飞,杨印生,我国农机作业委托中介组织发育问题的研究,农机化研究,No.3, 14-16, 2006

  82、任 辉,杨印生,曹利江,啤酒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7(2),80-83,2006(EI:)

  83、李洪伟,杨印生(通讯联系人),基于DEMATEL方法的地面仿生机械绿色属性影响因素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6(2):274-278,2006(EI收录,检索号:)

  84、李银星、杨印生,影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No.3,27-31,2006

  85、刘 伟、杨印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分析,农业技术经济,No.4, 47-52,2006

  86、杨印生、刘佩军、李宁,我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辨识及系统分析,农业技术经济,No.5,28-33,2006

  88、李宁,杨印生,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非均一评价与判别分析,生态经济,No.10,28-31,2006

  92、杨印生、龙多、李宁,吉林省农业竞争力比较分析,经济纵横,No.12, 72-73,2006

  93、岳 强,李延忠,张文梅,张 丽,杨印生(通讯联系人),东北地区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灰色关联辨识,农机化研究,No.1, 70-73, 2007

  94、杨印生、龙多、李宁,农业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经济变动分析,社会科学战线、岳 强,李延忠,张 丽,张文梅,杨印生(通讯联系人),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辨识,农机化研究,No.4, 34-37, 2007

  96、李洪伟,杨印生,周德群,绿色汽车的制造与管理技术体系研究,绿色中国, No.1, 74-76, 2007

  97、李洪伟,杨印生,周德群,多输入多输出问题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7(3):161-165,2007(EI收录:6)

  98、杨印生,李 宁 ,李高亮,含标杆限定域的企业绩效评价DEA模型与方法研究,统计与决策,No.6,174-176,2007

  100、吕东辉,杨印生,周宁,吕新业,东北玉米主产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增收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米乐 M6米乐No.6,40-43,2007

  103、杨印生,刘海存,马 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影响要素辨识及系统分析,税务与经济,No.1,19-22,2008

  104、杨印生,舒坤良,郭鸿鹏.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数理统计与管理,27(1):62-69,2008

  105、刘子玉,杨印生,肖静,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分析和政策建议,农机化研究,No.3,12-15,2008

  106、杨印生,孙雨虹,舒坤良,农机企业设备更新中人才不相容问题研究,农机化研究,No.4,65-67,2008

  107、陶跃,苗广英,敖蓉蓉,杨印生(通讯联系人),含有L-R模糊数的DEA-DA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46(2):197-204,2008

  108、杨印生,孙雨虹,舒坤良,农机企业设备重要度可拓评价研究,农机化研究,No.5,41-44,2008

  109、邵彦敏,杨印生,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路径选择,农业技术经济,No.2,19-24,2008

  111、杨印生,刘子玉,农业机械消费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No.6,93-94,2008

  112、杨印生, 孙赵华,马 萍,陶 跃,司 瑾,基于SOMK算法的T-S模糊系统建模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8(3):658-661,2008(EI收录,检索号:7)

  115、郭鸿鹏,朱静雅,杨印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290-295

  116、杨印生,岳 强,张 丽,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构建思考,农机化研究,No.6,212-214,2008

  117、杨印生,娄少华,张孝义,白丽,美国、欧盟、日本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与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生态经济,2008,(7):129-132

  118、鹿应荣、杨印生、孙宝凤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粮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8(5):1044-1048,2008(EI收录,检索号:)

  119、杨印生,张立芳,关于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41-42

  120、刘海存,杨印生,马 琨,知识农业国际发展前沿及中国发展知识农业的政策耦合,税务与经济,No.5,44-47,2008

  米乐M6 米乐

  121、鹿应荣、杨印生、刘洪霞,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在粮食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8(增2):61-64,2008(EI收录,检索号:)

  122、杨印生,舒坤良,郭鸿鹏.基于相似系数法的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及应用. 统计与决策,(18):25-27,2008

  123、杨印生,舒坤良,郭鸿鹏.农机服务组织成员公平与互惠行为研究,农业技术经济,(6):95-100,2008

  124、杨印生,娄少华,张孝义,白丽,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社会认知影响因素的分析,农机化研究,2009,31(2):5-8

  125、吕东辉,杨印生,吕洪建,投机力量主导下的粮价波动:来自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No.2,92-95,2009

  126、陶 跃,舒坤良,杨印生(通信作者),设备运行状态多级可拓诊断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9(增1):250-253,2009(EI收录,检索号:517)

  127、王 旭,陈永刚,杨印生(通信作者),含有区间数的DEA-DA模型及灵敏度,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39(3):716-720,2009(EI收录,检索号:030)

  132、舒坤良,杨印生,郭鸿鹏.农机服务组织的持续性判定及发展趋势研究,农机化研究,(7):229-231,2010

  133、杨印生,张充,公共投资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效应分析——基于吉林省1989

  2006年数据的实证检验,数理统计与管理,29(4):571-577,2010

  134、杨印生,徐艳杰,白丽,基于可拓学的设备运行状态诊断系统设计,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40(增):270-273,2010

  135、杨印生,张丽颖,用于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的网络区间DEA模型及其应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0(6):111-117,2010

  136、舒坤良,杨印生,郭鸿鹏.农机服务组织形成的动因与机理分析,中国农机化,(1):40-43,2011

  137、杨印生、刘子玉、尹成立,吉林省农机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分析及政策效应评价,农业技术经济,No.6,102-108,2011

  138、赵璐、杨印生,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化研究,(8):226-229,2011

  139、王丽丽、杨印生(通信作者)、王忠江,北方大型沼气工程加热保温系统优化,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41(4):1183-1188,2011

  140、刘晓艳、杨印生,新农村建设系统耦合仿生与协同管理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32(5):532-536,2011

  141、郭鸿鹏、马成林、杨印生,美国低碳农业实践之借鉴,环境保护,(21):71-73, 2011

  143、杨印生、张凤龙,吉林省粮食增产能力研究,农业经济,(12):38-39,2011

  147、杨印生、吕东辉,农户重大经济决策行为的仿生学研究—以黑龙江省农户参与、利用期货市场行为决策为例,农业技术经济,No.2,48-53,201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2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148、杨印生,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新探索,当代经济研究,NO.4,91,2012

  149、杨印生、丁冬、蒋月萌,基于狼群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策研究,农业经济,(5):54-56,2012

  150、张红霞、杨印生,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当代经济研究,NO.5,53-57,2012

  152、杨印生、蒋月萌、丁冬,农机企业技术创新仿生策略研究-基于生物酶催化过程的视角,农机化研究,34(8):7-11,2012

  154、程昀、杨印生、盛学之,矩阵型网络DEA模型解的存在性及其性质,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50(5):907-911,2012

  155、樊雪梅、杨印生、王龙昭,仿生理论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现代管理科学,NO.9,24-26,2012

  156、王建林、杨印生、王学玲,基于可拓数据挖掘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42(增1):479-483,2012(EI收录,检索号:)

  157、孙旭、李翀、杨印生、杨军,基于网络DEA方法的机械产品生产过程效率测度,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42(增1):484-488,2012(EI收录,检索号:)

  160、李 宁、王 星、 杨印生,基于并行链式 DEA 模型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河南科学,31(1):118-122,2013

  162、李 宁、王 星、 杨印生,基于串联链式DEA模型的房地产行业运营效率评价,商业时代,11:133-134,2013

  163、郭姝宇、杨印生,我国农机化制度变迁与发展的协同性研究,农机化研究,35(8):1-6,2013

  164、樊雪梅、杨印生、郭鸿鹏,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经验借鉴,环境保护,41(14):79-80,2013

  167、李宁、杨印生,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品-客户关系链式绩效测度研究,情报科学,31(7):140-143,2013

  168、程昀,杨印生,矩阵型网络DEA模型及其实证检验,中国管理科学,21(5):103-109,2013

  169、吕东辉,杨印生(通讯作者),跨国粮商套期保值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No.12,2013,77-80

  170、杨印生,程昀,基于矩阵型网络DEA模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绩效评价,税务与经济,No.1,18-21,2014

  171、吕锋,杨印生,郭长青,基于改进模糊物元模型的设备重要度评价新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44(1):111-116,2014(EI收录,检索号:051)

  172、孙旭,杨印生(通讯作者),郭鸿鹏,近场通信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应用,农业工程学报,30(19):325-331,2014(EI收录472)

  174、满媛媛,杨印生,孙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34(1):125-141,2015

  175、杨印生,舒坤良,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农机化研究,37(2):6-9,2015

  176、杨印生,林伟,不同玉米种植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基于LCA,农机化研究,37(12):1-6,2015

  177、孙旭,杨印生(通讯作者),刘春霞,郭鸿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近场通信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设计与开发,农业工程学报,31(8):200-206,2015(EI收录549)

  180、杨印生,郭长青,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数字图书消费决策过程模式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6(3):46-51,98

  181、吕锋,杨印生,芦苇,基于分形理论的大中型拖拉机产量预测,农机化研究,2016,38(4):247-250

  182、李丹,杨印生,李宁,基于组织效能优化的农业企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保障措施研究,情报科学,34(4):143-148,2016

  183、吕锋,杨印生,杨晓英,农业装备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及案例研究——基于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分析,农机化研究,2016,38(8):264-268

  184、杨印生,王舒,王海娜,基于动态DEA的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评价研究,农业技术经济,No.8,58-71,2016

  185、王洪丽、杨印生,农产品质量与小农户生产行为——基于吉林省293户稻农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战线、魏思琳、杨印生、王海娜,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研究,中国农机化学报,37(10):214-220,2018

  188、陈旭、杨印生、魏思琳,基于向后逐步回归模型的我国农机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36(5):774-782,2017

  189、杨印生、王瑞、张强,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系统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33(12):11-13,2017

  190、杨印生,陈旭,日本农业机械化经验分析,现代日本经济,No.2,77-86,2018

  191、丁冬,杨印生,我国粮食生产经营风险及安全保障策略研究,经济纵横,No.2,113-118,2018

  192、杨印生,王瑞,张强,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供给侧体系,中国高等教育,No.8,35-37,2018(出版时间:2018年4月18日)

  193、王洪丽,杨印生,舒坤良,多重规制下小农户质量安全生产行为的重塑——以吉林省水稻种植农户为例,税务与经济,No.3,61-67,2018

  194、邓忆瑞,李 宁,杨艳丽,杨印生,多目标两阶段组合DEA模型及应用研究,系统工程学报,33(2):258-270,288, 2018.4

  195、杨印生,马琨,舒坤良,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与推进策略,经济纵横,No.10,80-87,2018

  196、杨印生,马琨,舒坤良,基于DEA-SBM模型的主要玉米品种生产效率研究一以吉林省为例, 数理统计与管理,37(6):977-985,2018

  200、杨印生,王瑞,张强,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工程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中国大学教学,No.4,50-53,2019

  201、陈旭,杨印生(通讯作者),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农机化学报,40(4):202-209,2019

  203、党杨,杨印生,基于DEMATEL方法的农业智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情报,39(11):113-120+136,2019

  204、丁冬,杨印生,中国粮食供应链关键风险点的识别及防范,社会科学战线、党杨,杨印生,信息化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大数据逻辑,东北农业科学,44(6):65-68,2019

  207、慎丹,杨印生,吉林省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阿里巴巴平台数据,数理统计与管理,39(3):385-396,2020

  [1]关于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高长春市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意见,长春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2004年12月

  [2] 关于强化长春市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的建议,长春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2005年12月

  [4]关于在我省试点、推广农民期货合作组织的建议,吉林省政府副省长王守臣批示,2009.11

  [5]关于加快我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吉林省政府省长王儒林批示,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优秀决策咨询成果,2012年3月

  [6]关于开展吉林省家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建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优秀决策咨询成果,2013年1月

  [7]关于加强小农户生猪养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建议,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蒋超良、副省长隋忠诚、王化文批示,2014.9

  [8]关于着力将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发展成支柱产业的研究报告,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化文批示,2015.1

  [9]关于“十三五”时期加快我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建议,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王化文批示,2015.11

  [10]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批示,2016.10

  [11]以田园综合体建设助推吉林省乡村振兴,《政府科学管理》,No.5,2018,20-22

  [12]做精做强延边黄牛产业,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政府决策咨询》,No.26,2018

  [13]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悦批示,2018.10

  [14] 做精做强延边黄牛产业,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政府科学管理》,No.1,2019

  [15] 以科技创新助推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整治, 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景俊海批示,2019.11

  [16] 以面向农村家庭的公众食品安全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景俊海批示,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