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7-21 09: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前,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着眼“两个先行”,以省市县党校一体化协同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县党校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从而不断在“变局”中开“新局”、铸“胜局”,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以自身高水平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党校更大贡献。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时代要求,是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是对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考和回应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全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又一项开创性伟大事业,需要以全新理论来指导,同时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党校,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主动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通过自觉把党校工作放到中央、省委工作全局中来精准定位、科学谋划,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自身高水平现代化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党校篇章”,确保“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党校走在前”。
(二)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是对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思考和回应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将党校初心高度凝炼,概括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有力回答了要“办怎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校守初心、担使命提供根本遵循。当前,要学习好贯彻好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肩负起浙江党校所承载的特殊使命期望,就必须紧扣党之所需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建设进程,切实提高对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水平,切实提升科研质量,切实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确保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能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助力党和国家更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三)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是对更好“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思考和回应
作为“三地一窗口”的浙江党校,尤其是作为习亲自决策并奠基的省委党校,办学治校标准更应高于高等院校、高于党政机关、高于其它省党校,必须以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加快推进高水平现代化,与浙江“两个先行”的目标和进程相适应相匹配,积极破除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机制壁垒,不断加强对党校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把握,不断深化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作风建设、机关党建等各方面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党校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探索构建起党校各项职能协同发展、资源要素贯通融通、制度机制高效运行的现代化办学治校体系,以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都非常高的战略工程,必须深刻把握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的时代内涵,通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充分把握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准确预见未来、引领未来。
(一)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应当具有突出的政治引领力,是最讲政治、党性最强的红色学府
习强调,“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党教育培训执政骨干的学校,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理应最讲政治,时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全局中来谋划,以实际行动时刻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应当具有突出的协同发展力,是一体协同、高度均衡的红色学府
习强调,“党校发展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党校是一个系统”“各级党校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协同发力”。不同层次党校的政治站位、初心和作用等都是一致的,都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都必须积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努力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这就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从党校系统整体出发,注重一体化协同,通过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动各级党校优势互补、高质量均衡发展。
(三)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应当具有突出的人才吸引力,是名师荟萃、大家频出的红色学府
习强调,“要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这是党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党对党校的迫切期待”。名师大家可以说是党校最急需的资源,也是党校最宝贵的财富。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理应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深化名师培养工程等多种举措,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使党校出现越来越多的名师大家,真正成为名师荟萃、大家频出的人才高地。
(四)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应当具有突出的改革创新力,是整体智治、绿色美丽的红色学府
习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作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到中央工作后,又对浙江数字化改革等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为亲自奠基新校区的浙江党校,必须自觉扛起使命担当,把实现整体智治作为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的重要标识,积极主动借助数字化改革手段探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同时,要通过改建、扩建或新建等方式加强校园建设,使校园布局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备,环境更为优美,能够有效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
(五)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应当具有突出的窗口影响力,是风清气正、形象最优的红色学府
习指出,“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保持风清气正”。党校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殿堂,党校风气对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不仅关系党校基本功能的发挥和党校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党的建设工作全局。现代化党校理应强化“窗口”意识,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打造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一流的风气,向外界充分展示党校“务实开放、清正包容、创新进取”的良好形象,有效提升自身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
要深刻理解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意义,突出国际视野、战略高度、中国定位、浙江品牌,用好习留给浙江的“精神富矿”,以勇于立潮头、永远立潮头的精神和追求,全面探索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
(一)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必须始终遵循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以更强质效放大“三个地”和“重要窗口”政治优势,勇当“两个先行”排头兵
一是注重充分发挥政治统领作用。不断强化“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的政治责任感,把学习贯彻习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学习贯彻《中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第一时间营造形成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在重大节点、重要时段始终与中央省委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二是注重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聚焦“八八战略”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积极参加“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当代中国治理前沿论坛”等系列高端品牌论坛及全省党校系统“三百”宣讲团、“马字号”等互联网平台等,深入开展“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效扩大党校思想引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注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标杆示范性党校创建为契机,对标对表《浙江省标杆示范性党校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做好自评申报和整改提升。谋划并开展党校现代化建设“双十佳”典型案例评选等,以评促建,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二)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必须始终坚守“课比天大”办学理念,以更高水平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培树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干部教育品牌
一是进一步优化教学布局。把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结合自身特色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开发,逐步打造形成具有浓厚“党校味”、“地方味”、“时代味”,充分展示自身风采的核心课程体系,切实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优势。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培训教学提升工程,加快形成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培训教学的整体性、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擦亮“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培训教学提升工程”金名片,更好为全域深化清廉浙江建设赋能助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供给效能,突出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化理论武装、党性教育、省情研究、能力提升课程设计。大力开展“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典型案例进党校活动,切实提升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水平。加强上下对接,用好用足“共富善治”大讲堂、“浙里好课”等教学平台,有效推动优质教学资源普惠共享。完善精品课程研发和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精品课程策划、评选、竞赛等,推动精品课程评选重点向核心课程倾斜。健全完善学员“两带来”问题回应机制,加强党校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载体建设管理,高质量推进导学促学督学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建设。立足服务教学布局和改革发展需求,优化现场教学基地管理机制,深入挖掘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地的生动实践,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主题鲜明、典型示范、串珠成链的现场教学基地体系,把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学员学思践悟的重要场景。优化教材建设,用好“三个地”和“重要窗口”政治优势,结合当地实践组织编写“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两个先行”等系列具有浓厚地方味的特色精品教材。
(三)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必须始终突出“三个服务”工作导向,以更优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提升市县党校科研咨政水平
一是注重全力推进党校系统“大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关于高水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意见》长效落实机制,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峰计划”,打造具有浙江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依托全省党校系统党史、马克思主义等主要学科领域学会、研究会全覆盖的优势,鼓励支持党校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教研人员加入到“大学科”体系,实现学科建设联动发展,有效提升党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是注重聚力抓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集中开展联合攻关。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省委书记易炼红“18问”和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等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协同研究,努力推出一批有政治高度、时代深度、实践厚度的硬核成果。
三是注重倾力提升决策咨询能力。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跟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更好发挥建言献策作用。创新决策咨询能力提升载体,在打造自身智库品牌的同时,积极参与上级党校智库建设,努力将党校建设成为党委政府“想得到、用得上、叫得响”的重要思想库。
(四)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必须始终贯彻“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以更大力度加强“第一资源”培养,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注重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加强对《中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持续放大“人才八条”政策效应,以师资队伍为重点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把党校打造成为区域人才高地。积极探索扩大公开招聘自主权,争取自主招聘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适当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确保县级党校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达到5%以上。
二是注重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强化党校领导班子建设,持续优化班子成员年龄、专业、经历等结构,确保从党校一线教研人员中选拔教学、科研副校长。深化师资能力培训,积极参加全省党校系统“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骨干师资培训班、校长培训班等,确保每3年将师资队伍轮训一遍。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导师帮带,选派优秀教师到上级党校挂职、跟班学习等,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咨政能力。
三是注重在人才激励上求实效。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将党校教师纳入人才政策支持范畴,在开展招才引智、人才奖励评审时,将党校教师同等纳入,同等推荐申报省级和各地人才计划(项目),并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障、子女入学、人才安居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党校教师参与党委政府重大课题、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部署的调研、论证机制,建立健全与教学科研、智库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五)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必须始终抓准“均衡协调”工作重点,以更强合力统筹实施“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大力推动县级党校高质量均衡发展
一是强化数字赋能。结合实际推进制度变革和方式变革,推动数智党校迭代升级,助力省市县党校系统数字化改革全面贯通。积极参与“红色学府·浙里评”平台建设,规范完整填报数据,用好“大师资、大学科、大比武、大评估、大展示”等功能。
二是分级开展评估。在省级层面,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评估工作。重点做好标杆引领类党校复评,并对发展提升类、规范建设类党校开展抽查。在市级层面,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对辖区内县级党校开展评估,制定实施方案并做好标杆引领类党校的推荐等工作。在县级层面,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自评及问题整改工作,及时形成书面自评报告。在分级开展评估过程中,注重以《中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主要依据设置指标,持续压实党委“办管建”党校主体责任,着力提高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业主课中的比重,并针对师资结构不优、精品成果不多等情况加大赋分权重,倒逼难点破解。
三是闭环推动实施。构建“自评申报—审核评估和推荐—复评和抽查—结果认定—整改提升”闭环推动机制。2023年正式启动评估,每年参评数量一般为当地县级党校总量的三分之一。县级党校每年5月底前完成自评和申报工作;市评估工作小组7月上旬完成评估报告上报和标杆引领类党校推荐;省评估工作小组年底前完成评估结果认定,并做好评估情况反馈,推动各地围绕办学治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时做好整改提升,从而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米乐M6 米乐